2009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有两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
2009年东北师大附中“三年磨一剑”高考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试卷物理部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再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2009年天津市河北区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二)
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
第Ⅰ卷
本卷共8题,每题6分,共48分。1―5题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6―8题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有的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射线与
射线都是电磁波
B.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C.用加温、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放射性元素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
D.原子核经过衰变生成新核,新核的质量一定等于原核的质量,不可能出现质量亏损2.水下光源S向水面A点发射两束光线、
,折射后形成如图所示的两束光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光与
光通过同一狭缝发生了衍射现象,
光的衍射现象比
光要明显
B.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
光做实验,
光相邻明条纹的间距小于
光相邻明条纹的间距
C.在水中,光的速度比
光的小
D.若保持入射点A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从水面上方观察,光先消失
3.土星的卫星很多,现已发现达数十颗,下表是有关土卫五和土卫六两颗卫星的一些参数(不考虑土卫五和土卫六自转的影响),则两颗卫星相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卫星
距土星距离/km
半径/km
质量/kg
发现者
发现日期
土卫五
527000
765
2.49×1021
卡西尼
1672年
土卫六
1222000
2575
1.35×1023
惠更斯
1655年
A.土卫五的公转周期小 B.土星对土卫六的万有引力小
C.土卫六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小 D.土卫六的公转速度大
4.如下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单匝正方形线圈在外力作用下以速度
向右匀速进入匀强磁场,第二次又以速度
匀速进入同一匀强磁场。从线圈刚要进入磁场到线圈刚完全进入磁场这一过程中,第二次与第一次外力做功的功率之比 ( )
A.1:2 B.1:
5.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金属线框置于区域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垂直,此线框的电阻为
。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 ( )
A. B.
C.
D.
6.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A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振动和波形图中质点的位移都规定向上为正,则 ( )
A.这列波沿轴正方向传播
B.这列波的波速是
C.从该时刻起经,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
D.从该时刻起,质点P将比质点Q先回到平衡位置
7.质量为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
图像如下图所示,由此可求 ( )
A.前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B.前内汽车的加速度
C.前内汽车所受的阻力
D.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
8.如下图所示为一匀强电场,实线为电场线,一个带电粒子射入该电场后,留下一条虚线所示的径迹,途经和
两点,粒子由
运动到
,粒子自身重力忽略不计,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
A.点的电势高于
点的电势
B.粒子在点的动能大于在
点的动能
C.粒子在点的电势能大于在
点的电势能
D.电场场强方向水平向左
第Ⅱ卷
本卷共4题,共72分。
9.(18分)(1)当物体的速度(
为光速)时,质量增大到原质量的
倍。
(2)某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
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在记录纸上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
。实验时先使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确定小球
的落点平均位置B。再把
球放在水平槽末端R,让
球仍从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与
球碰撞后,落到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重复10次,得到两球的落点平均位置分别为A和C,其中
球落点痕迹如图2所示。米尺水平放置,米尺的零点与
点对齐。
①碰撞后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
。
②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 (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球时,测量
球落点位置到
点的距离
B.球与
球碰撞后,分别测量
球和
球的落点位置到
点的距离
C.测量球或
球的直径
D.测量球和
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③按照本实验方法,己知球的质量为
,
球的质量为
,
,那么动量守恒验证式是
。
(3)某同学用时间传感器代替了秒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他的设计如下图甲所示:长为的摆线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连接一质量为
,半径为
的小球,在摆线上紧临小球套有一小段轻细挡光管,当单摆摆动到平衡位置时,挡光管就能挡住从光源A正对光敏电阻
发出的细光束,信号处理系统就能形成一个电压信号,如图乙所示,
为定值电阻。
①某同学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小球直径。如图丙所示,正确的读数是 mm。
②R1两端电压U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用此装置测得的重力加速度表达式为 。(用l、r、T0来表示)
③当有光照射时,信号处理系统获得的是 。(填“高电压”或“低电压”)
10.(16分)在真空中,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在此区域外围空间(范围足够大)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大小也为B的磁场,一个带电粒子从边界上的最高点P点沿半径向外,以速度进入外围磁场,已知带电粒子质量
,带电量
,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磁感应强度
,粒子运动速度
,圆形区域半径
,求粒子第一次回到P点所需时间。
11.(18分)如下图所示,光滑绝缘杆上套有两个完全相同、质量都是的金属球
、
,
带电量为
(
,可视为点电荷),
不带电。
点是
的中点,且
,整个装置放在与杆平行的匀强电场中。开始时,
静止在杆上
之间的某点P处(
在与
碰撞之前始终静止于P点),
从杆上
点以速度
向右运动,到达
点时速度为
,再到P点与
球相碰并粘合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运动到
时速度恰好为零。
求:(1)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
、
两球碰撞中损失的机械能
(3)
球碰撞
球前的速度
12.(20分) 是一段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高度为
,末端B处的切线方向水平。一个质量为
的小物体P(可视为质点)从轨道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滑到B端后飞出,落到地面上的C点。已知它落地时相对于B点的水平位移
。现在轨道下方紧贴B点安装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的右端与B的距离为
,如图所示。当传送带始终保持静止时,让P再次从A点由静止释放,它离开轨道并在传送带上滑行后从右端水平飞出,仍然落在地面的C点(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当驱动轮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以恒定速度
匀速向右运动时(其他条件不变),P的落地点为D(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不计空气阻力)
(1)求物体P滑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物体P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求出点和
点间的距离
随速度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2009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综合练习
理科综合能力试卷物理部分
(完成练习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第Ⅰ卷为必考题,第Ⅱ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Cl 35.5 N 14 H 1 Fe 56 Na 23 O 16
第Ⅰ卷(必考)
第Ⅰ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2008-2009学年度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月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126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理想气体压强越大,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B.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C.外界对理想气体做正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D.温度升高,物体内每个分子的热运动速率都增大
15.紫外线照射一些物质时,会发生萤光效应,即物质发出了可见光.这些物质在吸收紫外线和发出可见光的过程中,物质中的原子要先后发生两次跃迁,其能量变化分别为和△E2,下列关于原子这两次跃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